首页 > 资讯> 正文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完全解读:人口红利消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10-15 10:57:20  阅读:2577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姚芊羽

  五中全会公报: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完全解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天(10月29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为何要再次调整人口政策?二孩政策将对未来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认为二胎全面放开将增加年轻、高素质新生劳动力,符合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新生人口在今后几年有望出现大幅上升,进而延缓人口老龄化。立即全面放开二胎,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全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维持政策不变将分别低1%、1.6%、2.8%、4.6%。(注:“二孩”并不等同于“二胎”,但由于双胞胎及上出现的概率较小,在政策分析上仍然适用。)

  人口困境及全面二胎政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作者:李少君

  来源:民生策略人口困境

  一、人口红利消失

  两次“婴儿潮”的叠加效应及“计划生育”催生了80年代起为期30年的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某一时期内一国劳动人口(国际上通常将15-64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抚养率((老龄人口+未成年人口)/劳动力人口)低,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较高的储蓄水平。

  我国自1980年代起,享受了为期30年的人口红利,主要得益于“婴儿潮”的叠加效应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建国以来,两批“婴儿潮”带来的劳动人口增加从80年代起大规模显现。

  从80年代起,第一批(1949-1959)新生儿基本全部进入劳动年龄,第二批(1965-1970)新生儿开始迈入劳动年龄。“计划生育”1962年提出以来,新增人口数量逐步放缓。劳动人口的快速增长、新生人口的低速增长、老龄人口尚未大幅增长(建国来首批“婴儿潮”新生人口在80年代尚处于壮年)以及总人口的缓慢增长,带动劳动人口占比升高、抚养率降低,人口红利自80年代显现。

  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龄化令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支撑人口红利的两大要素,高劳动人口占比、低抚养率分别在2010年、2011年出现拐点,即劳动人口占比降低、抚养率提高。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主要受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影响,低生育率主要由“计划生育”倡导的“少生”、“优生”政策以及育儿成本的提高造成,人口老龄化主要由首次“婴儿潮”新生儿开始迈入老龄人口(65岁以上)造成。

  低生育率令未来可转化为劳动力人数的数量持续保持低位增长,而老龄化不仅减少了劳动力人口,而且增加了老龄人口数量,劳动力的补充不足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令劳动人口占比降低、抚养率上升。如果人口政策没有调整,未来劳动人口占比预计将持续走低,而抚养率也将持续升高,用工荒、用工难现象将继续蔓延。

  二、老龄化加速

  我国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比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微博]传统及新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7%,该地区即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比10.2%,65岁以上人口占比6.96%,按照联合国的新老标准,我国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首批“婴儿潮”人口进入老龄人口以及晚婚、晚育令老龄化加速。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第十年,我国人口红利也出现了拐点,即劳动人口占比下降、抚养率提高,展望未来,依照现有人口政策,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加速,主要受老龄人口增速升高以及新生人口数量或持续保持低位影响。

  老龄人口增速上升主要受“婴儿潮”人口进去老龄人口数量增加以及人均寿命延长影响,首批“婴儿潮”出生人口在2014年开始进入老龄人口,同时,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新生人口数量或保持低位主要由两大因素造成,首先,生育率在没有政策提振的作用下或将持续保持低位;其次,我国目前晚婚、晚育趋势明显,这一现象带来的结果是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困境对经济影响

  一、劳动人口短缺带来人工成本上升

  老龄人口加速增长、新生人口低速增长造成劳动力供应紧张,人工成本上升。老龄人口增多及新生人口增长缓慢造成的最直接结果是适龄劳动人口的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自2010年起,我国已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现象即求职人数低于需求人数,并且有扩大的趋势。

  劳动力供应不足将推动人工成本的上升,这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我国就业人口增长缓慢同时员工工资保持相对较高速增长。劳动力供应不足、人工成本上升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因为这将限制企业规模的增长、侵蚀企业利润,未来老龄化加速,这两种现象将更加凸出,从而进一步限制经济增长。

  二、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消费服务业及工业升级转型需要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消费服务业崛起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未来经济的增长需要靠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消费服务业的拉动:从政策上看,李克强总理在10月14日国务院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结合起来,将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从经济增长拉动力看,消费支出在2014年首次超越资本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消费服务行业的逆周期特点及自身的蓬勃发展预计在未来经济探底过程中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年长劳动力增加、年轻劳动力补充缓慢将限制产业结构升级及消费服务业发展所需劳动力供给。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消费服务业发展需要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但我国人口老龄化、新生人口的低速增长将限制年轻、高素质人才的供给。

  从人口老龄化看,由于我国终身的学习、培训制度尚未健全,年长的劳动者较难以学习、掌握新型技能,因此,随着年长劳动力的增加,具备新型劳动技能的劳动力供给将减少。

  从新生人口低速增长看,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超过40%,是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大行业,这显示消费服务业劳动力需求大,而服务业通常需要年轻劳动者,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更需要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人口增速的放缓将限制消费服务业发展所需潜在劳动力供给。

  二胎政策放开作用

  全面放开二胎有必要且宜早不宜迟。在人口红利出现拐点、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依照现有人口政策,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将弊大于利,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有必要调整人口政策,即全面放开二胎。

  由于目前仍处于人口结构变化初期,若要调整生育政策,目前是较为适宜的时间点,因为如果政策调整时间推后,第三次“婴儿潮”(1981-1990)中最年轻妇女也将逐渐迈向30周岁,随着年龄增加,妇女生育意愿将减小,即使全面放开二胎,二孩生育率恐难以得到较大提升,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

  目前,社会对于全面放开二胎预期高涨,在“十三五”前期研究课题中就包括了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我们预计本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是大概率事件,并且有望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放开。

  一、提高二孩生育率,叠加第二次“婴儿回声潮”效应,人口老龄化进程延缓

  “单独二孩”政策提振效果不佳,提高二孩生育率需全面放开二胎。2013年底通过的“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增长提振作用不明显,若要提高二孩生育率,需要全面放开二胎。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透露,截止2014年底,全国1100多万对单独夫妇中有106.9万对申请再育,申请率仅10%不到,距离全国单独且已育一孩家庭期望生育二孩的60%的比例,也有约50%差距。

  多家机构测算,单独二孩政策后,每年新增出生人数将在100万到200万的水平间波动,106.9万申请再育的夫妇数量也仅在期望值的下限。因此,综合多方面数据,“单独二孩”政策对于提振新生人口数量的效果并不理想。

  晚育造成第三次“婴儿潮”本应带来的“婴儿回声潮”没能如期出现。第三次“婴儿潮”(1981-1990年)中最晚出生的90年初新生儿在2015也已到达25岁,迈入婚育年龄。如果按照女生24周岁的晚育年龄计算,第四次“婴儿潮”本应出现在2005年以后。

  但2005年以后新增人口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我们认为这主要与生育年龄的推后有关,自1990年代起,20-24岁妇女生育率显著持续下降,25-29岁生育率在2006年起成为妇女最集中生育的年龄,同时30-34岁生育率自2001起持续上涨,晚育是造成第四次“婴儿潮”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晚育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生活成本上升、婚育观念的转变造成的晚婚和生育年龄的推后。

  配合二胎全面放开,新生人口在今后几年有望出现大幅上升,进而延缓人口老龄化。如果本次“十三五”全面放开二胎,我们预计将很好地提振新生人口,因为第三次“婴儿潮”出生人口目前仍处于较佳的生育年龄(25岁-34岁),基于全面放开二胎将有效提振二孩生育率的判断,我们认为适龄生育妇女的数量大以及二孩生育率的提高,新生人口在未来几年有望大幅提升。

  新生人口的增多将有效补充未来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将得到有效延缓。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预测,如果2012 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假定妇女二胎生育意愿为60%,四年内年度出生人数将分别达到3209 万、4416 万、3612 万和3209 万;若维持生育政策不变,自2036 年起,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降至8 亿以下,但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劳动年龄人口在2048 年才降至8 亿人以下,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推迟了12 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全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维持政策不变将分别低1%、1.6%、2.8%、4.6%。

  二、增加年轻、高素质新生劳动力,符合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大量的新生人口将增加未来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以及消费者数量,利于未来经济发展。从劳动力供给端看,大量新生人口在未来将增加劳动力供给,这将有助于解决劳动供应短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量新生儿在未来将提供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这将更有利于未来经济的发展。

  因为我们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依赖产业升级转型及消费服务业大发展,产业升级及消费服务业发展需要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以计算机行业为例,近年来,就业人数持续增长,表明劳动力需求大。

  从消费者需求端看,大量新生人口未来将催生消费需求,有了源源不断的需求,消费业才能持续发展,以电影、游戏为例,随着群众消费意识增强,观影人次、游戏用户数近年来持续增长,未来行业发展需要不断补充的年轻消费者。

  三、伴随新生人口成长,大消费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高涨

  在新生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各消费行业将受到需求支撑。从消费角度看,新生儿的大幅增长将扩大居民消费,依据年龄增长,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等支出将陆续增加,相关行业需求将相继提振。

  据艾瑞咨询[微博]预测,在“单独二胎”政策下,2014至2018年,婴幼儿行业市场规模将由1.65万亿增长至3.02万亿,年均增长率约为16%,高于此前约12%的增速,因此二胎政策若全面放开,婴幼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高速增长。

  投资机遇

  重点把握孕妇产前、新生儿婴幼儿时期受益于需求增长的相关行业。二胎全面放开有望带来新生儿的大幅增长,新生儿在出生、成长中涉及的行业将迎来需求的提振,提升相关公司业绩。

  依照新生儿的生长过程,我们将投资主线分为四条:产前(怀孕期)、婴儿(0-1岁)、幼儿(1-3岁)及学龄前儿童(3-6岁)。由于从婴儿长大到儿童的时间距离目前较远,投资的重点可放在产前、婴儿、幼儿时期。具体投资标的如下:

  产前:重点孕妇检测、辅助生殖服务、孕妇用药。在生产前,为保证顺利生产,孕妇及胎儿检测、孕妇身体的健康将成为家庭的重点。2010年以来,我国妇幼保健所诊疗人次加速上涨,增速由7.6%增长至14.7%,在新增人口明显明显增长的背景下,诊疗人次的增加,显示出家庭对孕妇、婴儿健康度的提高。

  同时由于社会压力大、晚育比例升高,不育不孕的夫妇数量在增加,为帮助妇女怀孕,辅助生殖需求量在增加。因此,在产前,重点提供孕妇检测、辅助生殖服务的医疗机构以及生产孕妇用药的企业。

  婴儿:重点奶粉、婴儿日常用品、儿童用药。生产后,奶粉和婴儿的日常用品的消费将增加,奶粉和生活用品的生产商将最先受益。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奶粉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约为600亿元,随着我国第四个人口小高峰来临,以13%的复合增长率测算,2018年,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00亿元。

  同时,网上购物的普及,令提供母婴用品的电商平台将迎来大量需求。由于抵抗力差,婴儿生病时常发生,因此,儿童用药的需求也将随着婴儿数量的增长而提振。因此,在婴儿时期,重点奶粉、婴儿日常用品、儿童用药生产商以及提供母婴用品的电商平台。

  幼儿:重点童装、玩具、动漫。在幼儿时期,由于年龄的增长,对服装、娱乐的需求将增加,娱乐的方式具体有玩具、动漫等。近年来,儿童玩具市场成交额稳定增长,2013年市场成交额达到415.27亿元,年增长率18.75%,相较2010年增长50.57%,未来随着儿童数量的增加,玩具市场的交易额有望持续保持较高速地增长。

  随着年轻父母对儿童衣着的重视度提高,未来随着年轻父母的增加,儿童服装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2015年童装产业报告》显示,童装产业产值年增长率可达25%-30%,远高于成人服装业。因此,幼儿时期,重点儿童服装、玩具生产商、动漫传媒提供商。

  学龄前儿童:重点早教、文具用品。随着小孩逐渐进入幼儿园,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将愈加重视,同时,在儿童学习中,文具用品的需求也将增加。因此,在学龄前儿童时期,重点早教的提供商、文具用品生产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阅读